官方公众号
2016/7/19 9:34:3969次
青岛交通职业学校 姜封祥
校园一角,那一丛迎春正在吐蕊绽放,鹅黄的花瓣迎风起舞,每一朵花都在争相报告春归的消息,每一条枝桠都在记录着校园的变迁,如果说迎春花是自然界的“春来东风第一枝”,那么这座校园——当年的青岛第一职业中学就是青岛职业教育的“春来东风第一枝”。拂去历史的尘埃,让我们走进那段峥嵘岁月。
校园一角怒放的迎春花
位于青岛市台东一路的这片校园,具有悠久的历史,是由解放前的立达、郁文、黎明三所私立学校于1952年合并而成,当时被命名为青岛第十四中学。1980年,根据青岛市文委、市计委、市教育局、市劳动局、市财政局联合下发的《关于改革青岛市中等教育结构,举办职业中学(职业班)的意见》,学校加入了青岛市首批举办职业教育的队伍行列,高中部更名为青岛第一职业中学(1982年5月青岛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开启了青岛职业教育的先河。
第一职业中学校园模型图
记得1980年秋季,学校开始举办职业高中班,开设文理两类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学习高中文化课程和有关专业知识,如:机械、染织、会计、微电机、汽车修理等技术的操作技能,毕业考试合格,颁发职业高中毕业证书,由国家劳动部门择优录用。第一职业中学从经济社会的实际需求出发,先后举办了棉织、针织、印染、丝织、卷烟、汽车修理、财会、烹饪、电脑、仓储管理等专业,为青岛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技术工人。
第一职业中学简介展板青岛第一职业中学办学伊始就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注重校企联办,记得当时总结出了联合办学的原则:互相结合,扬长避短,多快好省,劳力预测,计划安置。从1980年到1985年,学校共与20家工厂企业联合举办了37个职业高中班,学生总数达1900多人,共计专业20个。在学校的旧档案中,有这样一张统计表:
办学时间
专业班名称
主要专业课程设置
联办企业
1980年
针织班
棉织班
针织学、纺织机械基础
棉织学、纺织机械基础
青岛针织一厂
青岛第三染织厂
1981年
针织班
印染班
丝织班
卷烟班
针织学、纺织机械基础
染整工艺、印染机械
丝织学
卷烟机械、卷烟工艺
青岛针织一厂
青岛印染厂
青岛丝织厂
青岛卷烟厂
1982年
会计统计班
针织班
棉织班
印染班
财会班
机械班
汽修班
会计原理、统计学
针织学、针织染整、针织加工
棉织学、纺织机械基础
染整工艺、印染机械
会计原理、工业会计
机械基础、金属工艺
汽车构造、汽车修理
青岛市纺织局
青岛针织三厂
青岛国棉一厂
青岛印染厂
工艺美术公司
五金工业公司
青岛环卫局
1983年
会计统计班
(三个)
模具班
经营管理班
印染班
汽修班
化纤电子班
机械班
会计原理、统计学
塑料模具、塑料工艺
市场学、企业经济管理
染整工艺、印染机械
汽车构造、汽车修理、汽车电工
化学纤维、电子电工
机械基础、金属工艺
市家电公司
市塑料公司
市二轻局
青岛印染厂
青岛市公路运输公司
青岛化纤厂
市微机电厂
通过泛黄的表格,我们可以看出,第一职业中学的专业设置密切服务工厂企业的需求,学校和企业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共同体。
在教学内容上,第一职业中学不断改革传统课程,积极探讨文化课与专业课的结合,专业理论课与技能操作课的结合,校内见习与企业实习的结合,形成了具有职业特色的课程体系。
机械专业实训教学
查阅八十年代初的教学档案,我看到了外贸理货专业的改革轨迹,原外贸理货班(即后来的仓储管理班)曾作为文科班设立课程,但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该班不应是文科班,而应以理科为主兼文科。因次在教学中加入了适量的物理、化学课程。外贸理货班原学习普通高中外语课本,仅学前两册,毕业以后工作中用不上,需要的专业用语仍然不会,第一职业中学与当时山东外贸学校联合起来自编专业外语课本。加入过去外语课本中没有各个国家、城市、商埠、贸易公司的名称,如果外语课上学会这些单词,避免在货场上“刷唛“时常常刷错,货场常常发错货物等问题,学生工作后就可以得心应手了。我想这应该是青岛市职业教育最早的校本教材了。
在专业课理论课和技能操作课的处理上,青岛第一职业中学也开展了有益的探索,改善办学条件,建立各类专业的实习教室,多渠道,多方面的加强学生的操作技能的培训。
针织专业学生作品
学校的老教师还记得,当时汽车修理专业,在联办单位的积极支持下,建立了“边教边学边干不出校,综合实习在工厂”的一整套培训方法,教学效果很好。大家称赞这样的教学是:“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好、记得牢、会操作、有成效”进一步促进了专业理论上生产实践相结合,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普遍提高。烹饪专业在省外贸局的支持下,建立了烹饪学习部。 聘请了山东省饮食服务学校烹饪专业讲师来校授课,指导学生实习。并派一名老师担任专职烹饪实习辅导教师,制定烹饪专业实习计划。每周实习2次,每次每人亲自动手烹炒两个菜,辅导教师表演两个菜,每个学期学生放手操作菜肴品种可达20个左右,加上教师示范表演菜肴品种总数可达50个。
烹饪专业实训课堂
在实习教学上,第一职业中学初步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实习管理和考核制度。根据专业课教学要求,学校对每一类专业课要提出见习、实习计划。每学期见习的次数,多则十几次,少则五、六次,每学期实习时间安排两周。尘封的档案中,展现了当时实习教学的具体规定:
1.学校与联办单位共同研究制定毕业实习计划。(包括时间、地点、内容、方法实习的组织领导、实习考核等)。
2.实习将进行二级动员:即召开学生会议,召开家长会议。提高认识,端正态度,宣布规章制度和措施。
3.学生进厂实习第一天,在厂内进行三级管理教育工作。(厂级、科室、车间)做到三落实:落实实习时间、落实实习岗位、落实辅导带班师傅。
4.在实习过程中,应知应会两部分交叉进行。并不是让学生单纯的生产劳动。
5.在实习过程中,学校和联办单位共同组成检查组到各实习单位进行巡回检查。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6.在实习结束阶段,组成毕业实习考核领导小组。对每一个学生,根据不同实习项目,进行单人单项实习考核,评定成绩。而且对每一名学生要写出毕业实习鉴定意见,由实习单位有关部门盖章,负责考核人签定、盖章。
7.填写“职业班毕业实习考核登记表”,并存入档案。学校和联办单位共同进行毕业实习总结,召开大会,表彰奖励先进。
这样,校内见习和企业实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技能水平,很有德国双元制的味道,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从1982届至1985届毕业生总数782人,对口择优录用的毕业生770人,对口就业率达98.5%。
校园即景
掩卷深思,不由得佩服第一代职教人的智慧,青岛第一职业学校就牢牢把握住了职业教育的实质,现在我们所提倡的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等办学模式,在当时的青岛职业教育已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走出沉思,眼前的迎春花沐浴日光耀眼夺目,仿佛一幅黄色的瀑布,肆意流淌着生命的律动,“一树芳菲也当春”,正在迎接职业教育更美好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