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公众号
2016/4/2 0:39:2693次
都说职校学生教育难度大,但青岛交通职业学校的老师却觉得自己的学生们个个都是珍宝,每个学生都有等待被发掘的亮点,“不是学生不好教,而是老师没有走进学生的内心,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节来临之际,听老师们讲讲带班那些趣事。
教育不是简单的文化传递姜耀华是青岛交通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师,从教22年,她参与研究的课题《听唱奥斯卡电影歌曲对提高中职生英语学习效果的研究》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在学校,学生们更喜欢叫她“姜姐”,她的办公室总是多备着几把伞,“万一突然下雨,可以拿给没带伞的学生用。”有过生日的同学,姜耀华请他吃大餐;隆冬寒日,姜耀华的自制姜汤成了班级的必备。姜耀华说,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唯有对学生投入真挚的感情和深深的关爱,才会取得学生们的根本信任。
“爱”是姜耀华的法宝,同样王玉兰也拿它当做赢取学生信任和尊重的桥梁。从普校到职校已有五年,王玉兰从一个职校入门者成为了权威者,在她手里,再“特殊”的学生都能被“唤醒”,于某曾是老师们眼中的问题学生,王玉兰多次跟他谈心,甚至因为学生抗拒自己而流下眼泪,在她的努力下,于某不仅学习态度大转变,毕业后更是顺利入职公交集团。教育决非是单纯的文化传递,而是人格心灵的“唤醒”,王玉兰说,职业教育有一个伟大的使命,那就是纠正应试教育的偏差,使教育回归教育。
“我的英语是数学老师教的”,这本是一句调侃话,在李雁的学生看来这却是一句形容自己老师的赞美话,“我们老师是全才,号称‘门门通’。”被学生们如此自豪评价的正是教师李雁。合唱比赛她的指挥有板有眼,广播操比赛她穿上校服站在方队里不比任何学生逊色。为了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更加有的放矢,李雁对班级所有学科都广泛了解。职校生入学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偏科严重,李雁常常亲自上阵,教学生学单词、音标,领着大家算电工难题,一起研究机械制图。李雁说,“借助学习机会,能更深的了解学生。”
李雁靠着知识魅力和学生“打成一片”,任颐则是亲力亲为和学生们一起打比赛、写方案,学校的艺术节、体育节、运动会等,凡是活动必能看到任颐的身影,从出点子、写方案,到练队形、打比赛,“我乐于参与其中,虽然这些活动会占用时间,但和学生们一起努力,取得成绩,凝聚了班级精神,收获颇丰。”任颐表示,深入学生不是做一个事事都管的“老保姆”,而是抓大放小,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时候有些无伤大雅的小问题可以选择“视而不见”,给学生一定的自我空间。
“很多人认为班级文化就是个面子工程,好看不好用,但我觉得文化意味着时间的积淀,是一个长期渗透却释放缓慢的过程,从主题拟定到活动开展,每一个环节都要准确定位。”李玉霞说,不少职校生觉得自己啥也不行,没目标、没干劲,“我要给他们一个理念。”根据学生状态和目标,李玉霞将“发动机”作为主题,借它来激励学生激发动力。后来班级精神气上来了,成绩也有了提升。班级文化其实是一种潜移默化却又传染性极强的力量,如果它确立得当,利用得当,就有色有香有生命,一定不是“面子工程”。
吕静的带课法宝和李玉霞如出一辙,用正能量培养学生情操,吕静说,班主任是班级的“头儿”,正如演员要塑造艺术形象去打动观众一样,班主任也要用形象影响学生,但班主任的形象魅力是由健康的心理素质、高尚的情操、广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等组成,拥有这样形象魅力的老师,就像磁石一样紧紧吸引着学生,消除学生的对抗心理使之转变为准备接受或期待影响的心理状态。一旦学生接受了班主任的形象,便会努力从其身上寻找到其他好的品质,自觉接受教育和影响。